衡陽日報評論員:努力形成全民崇尚節約的濃厚氛圍
努力形成全民崇尚節約的濃厚氛圍
■衡陽日報評論員
■衡陽日報評論員
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
節約思想歷久彌新,自古便受到推崇與認可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,樹牢節約意識,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資源是生存之基、發展之本、財富之源、生態之要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《關于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》亦指出,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,推行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,努力形成全民崇尚節約的濃厚氛圍。
儉則約,約則百善俱興。近年來,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,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,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抓手,把節約資源擺在重要位置,讓節約資源成為文明城市創建考核的關鍵指標。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戰略,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有序推進;成功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,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、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;按需點餐漸成新“食”尚,文明節約用餐蔚然成風......這些都有利于推動我市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,以及城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。
全面加強資源節約,要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。我們要堅決維護國家資源安全,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始終把節約資源貫穿于經濟發展的全過程,貫穿于城市建設的全過程;要引導企業主體、社會各界認識到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,把握和處理好利用和節約、開發和保護、整體和局部、短期和長期的關系,在生產、生活和學習中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自覺厲行勤儉節約、反對鋪張浪費。
全面加強資源節約,要突出抓好重點領域資源節約。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家創新型城市金字招牌作用,加快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、建筑業的綠色化變革、交通運輸業的低碳化發展,促進高能耗、高污染、低效率型產業向節能、減排、高效的新型轉型;要以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為契機,準確把握建設重點,編制建設實施方案,扎實推進建設工作,進一步提升我市再生資源利用水平,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,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。
全面加強資源節約,要堅持市場化手段和法治化保障“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”。一方面,我們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,利用供求機制、價格機制、競爭機制等市場手段,不斷完善和逐步提高重點產業、重點產品的能耗、水耗、物耗標準,促進資源科學配置和節約高效利用;另一方面,我們要落實好一系列鼓勵、支持綠色發展體系法律,營造公開、透明、法治的良好氛圍,努力形成全社會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的法治環境,讓企業、社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堅守綠色發展規則,擦亮綠色發展底色。
全面加強資源節約,要切實增強全民節約意識。我們要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推進資源節約落地落實的實際行動,積極推介有利于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,營造節約光榮、浪費可恥的文明風尚;要建立健全節約型社會的長效機制,引導全體市民樹牢以“低碳、節約”為榮的生活理念和科學的消費觀念。如此,方能形成同心協力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,切實助力高質量發展。
“取之有度,用之有節”是古人的智慧,更是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。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、常懷危機意識,始終將艱苦奮斗、勤儉節約的精神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堅決反對大手大腳、鋪張浪費,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,這是我們攻堅克難的一大法寶,也是我們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的底氣所在。
>>我要舉報